top of page

EMDS 網誌


【客席作家|米慈】當醫生殊不容易──從《This is going to hurt》體會行醫之難(下篇)
我們在 上篇 介紹了成為醫生需要經過的重重難關,在醫科畢業後,真正踏上行醫之路的醫生,職業生涯同樣交織血與淚。 成為專科醫生──做到老,學到老 如果要成為專科醫生,則要在公立醫院一邊工作,一邊接受至少六年的培訓,並通過有關專科基礎及高級訓練的指定考核。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提供專...


【客席作家|米慈】當醫生殊不容易──從《This is going to hurt》體會行醫之難(上篇)
立志救傷扶危?人工高?職途穩定?大家怎麼看待醫生這個職業?筆者的丈夫是一名醫生,最近我倆在讀 Adam Kay 的作品《This is going to hurt》,作者是一位曾在英國全民免費醫療系統(NHS)轄下醫院工作的醫生。藉此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,希望使大家對「讀醫」...


純文科的另類出路──不走學術路線 與世界接軌從事「真.人文科」工作
大學畢業等於失業?純文科和純理科的學生聽完心底不禁生出共嗚,誰叫香港是個金融世界,商科畢業出路總是比較廣!難怪在學的大專生戲稱純文或純理科系為黑暗科。小編遍尋職場世界,終於梳理出新的脈絡,為正在黑暗中感迷惘的大學生帶來新思維。這一篇先來細數「純文科」,科系很多,大多分為:哲...


【走出拖延】幾個小訣竅快轉人生
有拖延戰術,當然有反拖延策略!一起用幾個小技巧踢走拖延吧! 遠離誘人電話 不單是電話,iPad、電視、零食、被窩等等導致分心的事物一律隔絕,總之弄得家徒四壁的感覺,讓它們沒機會誘惑你。誇張點說,就像是坐牢一樣,金庸筆下的周伯通被困桃花島的小洞穴中,與世隔絕,只能左手跟右手玩...


【一拖再拖】拖延症候群
凡是 deadline 愈來愈接近,你會發現自己對洗頭水標籤上的成分讀得津津有味;又會忽然間興致勃勃地研究起自己的腳指甲來;甚至喝杯水都像個大師,細細品嚐人生的滋味。要完成的工作、溫的書、做的論文倒是逃避得徹徹底底。 為甚麼拖延?...


【客席作家︱賴勇衡】《戀上春樹》×《字裡人間》:世上沒有失敗者,只有半途而廢的人
在個人發展的路上,不論你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幹甚麼,抑或你只認定了一件事去做,只要你踏出第一步,路就會向你敞開。 很多教導人達致「成功」的書籍,彷彿只為一種人而設,就是那些一直都在經歷「成功」的人。看來「成功」不只是一種學問,而指向某一類性格組合:積極、開朗、樂天;這類人往往...


【學到嘢】李嘉誠的人生哲學(下)
李嘉誠除了君子的態度,還有商人的遠見,開始涉足地產之後,隨即意識到地產行業的發展終有停滯不前的一日: 「地產是香港最賺錢的生意,但無道理單單一個行業會永遠好下去,這個我是預料得到,在我公司上市不久,我已經在看外面的投資機會。」 ...


【學到嘢】李嘉誠的人生哲學(上)
誠哥的「黃台之瓜,何堪再摘」引起全港熱議,傳媒紛紛援引出背後的典故,不禁讚嘆李嘉誠深厚的中國文學底蘊。在不同場合爆出的金句更發人深省,不過誠哥退休後,應該很少機會可以聽到他的人生道理了。 李嘉誠父親原是小學校長,母親是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,自己不知不覺間受父親影響。「仁以待人..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