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聯絡我們

​EMDS 網誌

【職學法則】職場3大效應──首因效應左右HR請人決定 鯰魚效應成管理策略


以微見著,從小事可以看到大道理。有些效應或現象,也許都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,但又曾想過如何將它們應用到職場生活中?這些效應說不定可以為打工仔或管理層帶來一點點啟示。


1. 共生效應

「共生效應」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。當一顆植物單獨生長的話,顯得不太起眼;但當多棵同類的植物聚在一起生長時,則會頓時顯得生氣勃勃,生機盎然。當性質接近或相同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時候,可以產生共生互利的結果,帶來正面及積極的影響。



職場應用:作為一個打工仔,獨自工作時未必能獲取最大的效益,不妨物色與自己性質接近的同事共同處理一個工作項目,通過共生互利的機制,也許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,取得最大的成果。


管理學應用:從管理的角度看,管理層可以先了解同事們的個性和特性,再將類別相近的同事安排一起工作,讓他們通過合作,發揮最大的效用,從獲取最多的結果或成效。


2. 首因效應

「首因效應」最先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(A. S. Lochins)提出並驗證。這個效應指出在人與人交往的關係中,第一印象往往佔着主導及重要的地位,並影響日後的交往。假設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是好的話,較傾向願意繼續和這個人接觸,相反,則會盡量避免相處。第一印象是短時間內以一些片面的資料而留下的印象,可以是外表、衣著、行為、言談等,而第一印象是較難改變的。



職場應用:打工仔在見工面試時、上班第一天都可以為如何在HR、新同事、新上司的心目中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花點心思。從衣着、言談舉止等入手,務求讓 HR 因為不錯的第一印象而選中你,讓你有入職的機會、日後與同事合作愉快奠下穩健的基礎。


管理學應用:站在管理層的角度,你希望下屬日後以怎樣的態度與你相處,第一印象同樣重要。如果希望建立權威,讓同事完全順服,不得有異,可以在第一次見面時較嚴肅;相反,如希望走親民派,跟同事有講有事,而又想下屬對你暢所欲言,不妨在初次見面時就主動示好,避象「新官上任三把火」的情況,以免嚇怕同事。


還有一個情況,考驗管理層的眼光。管理層平日可以多觀察同事的言行舉止,在安排下屬與客戶見面商談的時候,安排一個你認為最能在客戶心中留下最佳第一印象的適當人選,可助事情發展得更順利,最終提升公司營利。


3. 鯰魚效應

這是源自沙甸魚與鯰魚一同「相處」時的現象。活的沙甸魚比急凍的要貴上好幾倍,於是漁夫在捕獲沙甸魚後,都希望沙甸魚能存活,好讓他返回碼頭時,能把魚賣個好價錢。如果只有沙甸魚的話,很多時沙甸魚捱不到碼頭就會死去。漁夫於是在沙甸魚中放入鯰魚,激發沙甸魚求生的潛能。鯰魚以魚為主食,當沙甸魚發現鯰魚在其中,就會改變惰性,積極游動以保命,最終存活下來。




職場應用:如果希望自己不再是一條職場中的鹹魚,而變成一個有上進心、有事業野心的打工仔,不妨找出部門中或公司內部的「鯰魚」,多些接觸,或請教,或「埋堆」,不是要你刻意打關係,只是通過與他們接觸,從而觸發你的潛能,讓你找到積極工作、奮發向上的動力,從而提升工作的生產力。


管理學應用:如遇到如沙甸魚懶惰的下屬, 而你仍想給他們一個存活的機會的話,大可將一個(一個就夠,不用多)工作能力較高的同事加入這個工作小組,懶惰的下屬們的緊張感相對提升,也許就能瞬間激發他們更積極地完成工作,提高工作效率及生產力。


生活中的不同事物都有互相提示的作用。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現象,也許能為我們的生活或工作帶來一點點啟示,從而得到改善。




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