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聯絡我們

​EMDS 網誌

由「唔合格」理科生到「唔畢業」藝術行政人(下):興趣與職業的矛盾對決


上集 Queenie 由中學時期的「唔合格」理科生,到了大學尾聲,終於找到對藝術行政的興趣。然而她的事業也像求學時期一樣,經歷過兜兜轉轉。


由業餘走到全職

Queenie 一畢業先從事 NGO 文職,於工餘時間繼續與大學歌詞班的同學合作,策劃了一連三場「周耀輝歌詞班(⼀世唔想畢業)作品演唱會」,亦因此在行內建立了⼀些人脈關係。「一開始我將工作和藝術行政分得很清晰,工作就只為了賺取薪金,而工餘的藝術行政才是自己想做的事。因為自覺藝術行政的入行門檻頗高,所以當初沒想過入行。」後來 Queenie 應徵西九文化區的 Internship,西九卻意外地邀請她出任全職工作,她猜這些經驗和人脈有助自己爭取機會,使她能真正入行。



興趣變成職業的落差

Queenie 在西九擔任表演藝術助理,主力負責音樂及戶外活動,近年頗有名的大型戶外藝術節「自由約」,她也有份負責。「例如統籌節目流程、聯絡媒體訪問 Artists、陪 Artists 錄音等等。也要為海外的 Artists 訂機票酒店,安排保姆、接送、飲食等。」藝術行政的工作內容,正是包括一切大大小小的事,點滴積累起來,就是令人喘不過氣的「壓力山大」。


「一來本身的人手太少,要應付的工作量太多;二來放工後亦要回覆 Artist 和上司的訊息,變相工時長、經常要 OT。」雖然藝術行政是她的興趣所在,因工作上與不同機構合作而增廣見聞也有得著,但她坦言試過才知道,將興趣當成職業,原來相當痛苦。



行業的剝削文化

巨大的工作壓力令她萌生去意。「那時覺得或許是工作環境的問題,所以想轉換另一間公司,心想可能有所改善。」之後她再與啟蒙老師周耀輝合作,幫忙統籌一個新成立的音樂社企。卻沒想到那裡的工作壓力同樣大得很,因為基本上只有她一個正職員工,幾乎所有行政工作都要協助處理,而工時可想而知也遠超一般工作。


完成了一個音樂計劃後,她決定轉行做回文職,回復比較規律的工作時間。回顧過去的全職藝術行政經驗,她深深感受到這一行的「剝削文化」。「藝術團體得到的資助少,導致從事藝術行政的人被剝削。即使是西九這種大型機構,可以豐厚資源請外國嘉賓來表演,卻不太重視藝術行政人員的待遇。」


回歸業餘 收穫滿足感

不過,Queenie 轉行並不代表離開。她延續初衷,成立「周耀輝歌詞班(一世唔畢業)同學會」,以另一崗位繼續策劃音樂活動,嘗試拿捏出「搵食」與興趣之間的平衡點。早前與浸大合作的項目,在疫情下重製及推出上屆歌詞班的三首作品,電視台因此訪問了她的團隊,歌曲也獲電台點播,所得到的是昔日缺少的滿足感。「以前只是當打份工,但現在很能感受到『這是我的作品』。」另一方面她亦嘗試改變這行的生態。「新項目正申請政府資助,希望能支付我們團隊的薪金。因為我不想以缺乏經費為由來剝削大家、剝削自己。」


📷 圖片來源:周耀輝歌詞班(一世唔畢業)同學會 facebook


話雖如此,但經年的頑石難以一夜拉倒,她還是寄語想投身藝術行政的人:「要不怕蝕底,也要很喜歡你的工作,才可熬得過。」



文 ︱牛頭角青年

香港終於都出現;請你留低一起作見證



文章轉載自I am…青年職學平台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